河南室内设计联合会
知名高校

吕宾:设计师的2.0时代

编辑:李小明   来源:河南室内设计网     发布时间:2016-6-21 9:45:10      点击:23634  
室内设计师交流空间

    什么是设计?
    设计就是造物即从新定义
    什么是师?
    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可以理解为表率。
    不知何时开始有了“设计师”这个称谓。也不知有多少人真正的去思考什么才是“设计师”,更不能让我理解是做空间设计的有“大师”称谓的出现。(大师——佛的十尊号之一)
    在中国好像“设计师”并不被社会认可。(我一直称自己为设计者)似乎近些年刚刚被众人所理解,所接受,事事有因有果。当然出现这种现象跟文化的断层、环境、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崇洋媚外死要面子的虚荣,抄袭模仿的投机,个人情怀的天真,盲目冲动的野蛮,一顿乱学的盲从等等既是人性更是现象。对与人性与现象的发生我并不感兴趣,确切的说,我更关心的是背后产生的社会效应。它究竟会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当下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空间就如一个被穿了衣服的人,穿的越厚就越臃肿,越没有形态,越不真实。真实存在的而是衣服里面被套着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在意的不是形而是本。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与家具的关系,家具与人的关系,人与设计的关系。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并不认为设计只是简单的解决问题,在我看来设计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发言、和价值观。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事业类型以及空间、家具、等等都可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你选择的物,就代表你的生活态度。你的物也形成了你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任何事物的发生和改变都是源于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而延伸的产物。我们喝水用的杯子,本质是为了解渴。开的车子本质是为了更有效率。但往往因为人的愚钝,给事物伪造了一种假象。总以为在改变世界,改变万物。其实不然,自欺欺人。只是蒙蔽了人类的眼睛。杯子不管造型怎么的变化,最终还是用来喝水。车子造型怎么变幻,它还是个交通工具,所以本质才是万物之本。
    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宋亡之后无华夏,崖山之后无中华。”它反应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状态,人文现象。因为人类对文化的缺失,一切都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似乎完全不复存在。中庸之道的不过、不及完全失衡。此时的国人大部分已经失去了中国人应有的气质和气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在设计北京大剧院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把剧院入口设计成下沉式层层的台阶。设计者安德鲁说,“我在国家大剧院观演大厅出入口设立一些台阶,就是想教教中国人听歌剧需要缓慢而优雅入场。”其实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座飞机、火车、看电影等等。明明自己手里拿着有座位的票,还要拼命的往前挤,争当第一。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打出手。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似乎习以为常,似见非见。出现这一现象,最终还是文化的缺失造就的产物。跟教育,跟环境跟社会之间甚至跟设计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处在新的时代。更多的是去思考,去理解中国几千年文化,演之古今,它是有一定法则和延伸思索空间。古人的思维模式与方法,顺应到当下,而不是去模仿和生搬。其实万物是不分国界的,比如西方建筑它也讲究中庸的度,但它是神的尺度。以立体感官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但东方的建筑,更讲究人的尺度,天人合一,(不但尽人之性,也要尽物之性)更注重精神和内涵。与西方展现性的特性是截然相反的。所以说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产物。我们国内好多设计者都崇尚包豪斯,那什么是包豪斯?我认为他是德国工业革命后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走的是功能形式主义路线。它更强调的是形式的简约,突出和功能与材料的表现。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那回归到空间里面,我感觉更多的就是功能造型和材料的运用。如果你强行走“拿来主义”,也许并不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更讲究的不是在简单的形体上的塑造,而是神韵的塑造。就像中国的书法讲究,干枯、浓淡、虚实、快慢。它有一定的神韵在里面。韵味是无形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是因为客观存在,让世人不易被认可和理解。它又是矛盾的。有了矛盾的存在,它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延伸性。以及我们看到的当下,所处的状态。(是与非的共存)
    前些天我预演一个汇报方案,当时我在品茶区用了一款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Y形椅可以说引发了一场辩论。大家都知道Y形椅子是根据我们中国明代家具圈椅改良后的产物。其实以我个人了解,汉斯在设计这把椅子之前他是并没有到过中国。他只是站在西方功能与形式的角度去改良了一把接近当下生活方式的椅子。西方的家具更强调的是舒适性。圈椅大家都知道后面那个圆杠靠起来很不舒服。那古人为什么要用圆的形式来做靠背,古人不是不知道它靠起起不舒服。而是结合天圆地方的哲学现象。强调坐有坐相,气质与神韵的体现。
    康有为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更多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现象。
    回到当下,大家好多人都在追求风格的变幻。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思考方式。我曾经讲到过这样一句话:空间就如对生命起到庇护的一个容器,从天到地,由外到内,始终都在环境的概念里游旋,它没有界限之分,风格化是众人给予区分意向而强加于空间的一种表象。   其实最终大家是想得到的是一个舒适而富有生命力的空间。对于风格的体现只是一种形式概念表达。没有回到本质之上。就像中国设计者在国外人的眼里是不被认可的。我们常常被定义为“山寨”。(在我的概念里可以定义为临摹的状态)那就是因为我们临其形而并不明其意。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以为的Copy形式,而不注重内涵所在。那我还说过:“形式的表达源自内心的所向”如果心中没有文化精髓做支撑,那也做不出来好的设计。就像国际米兰展对与中国的设计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它曾经是禁止中国人入内的)
    治病救人的药如果“病”了,病人还有救吗?支撑设计的造物者如果“病”了,设计还可以健康前行吗?当下中国的设计者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与迷失性,社会的思维商业化,视觉商业化。让设计者都崇尚江湖地位,因而迷失方向。被迫“使用物质性、速度性和材料性的观点在做设计。”所谓的“匠心”设计早已被逼的抛之九霄云外。把文化强加于空间,先生空间后生文化。颠倒规律之序,只求达到目的,解决问题。所谓文化,那什么又是文化,人们也一直众说不一。我认为它是人类长期创造的产物,一种社会现象。它应该是隐在背后的。我们要拿起善用,并不是把它当做一种噱头。如今一个新的时代来了,东方向西方看齐的时代在渐渐的成为历史。最终还要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上来。我们要真正的去理解生活本质的现代人,懂得舍去繁复和不真实,营造舒适和简单美。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最初。
    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是思维的结果。在不同的时间里它同时会存在着不同的变化,世界变了,国家变了,城市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其实呢?都没有变而是人本质发生了变化造就当下的一切。我们归根结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建筑?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这个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去探讨,去研究的深刻话题………
    我永远坚信,设计可以拯救世界,改变国家命运,改变社会现象,改变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乃之一切。它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与欲望,它是教化社会良知的一个工具。

    我掌坨驶向远方
    巨骤的狂风和大浪
    打在我的身上
    有时疼在脸庞
    有时痛在胸膛
    眺远方一片迷茫
    视脚下船体飘荡
    回头张望早已启航
    心中的撕裂
    让我迷失了方向
    回想曾经年少轻狂
    随波逐浪
    此刻明白有了风帆和巨轮也不能远航
    游荡、游荡………
    突然  远方闪起一道白光
    声响穿透四方
    那力量  让我无法抵挡
    是希望  是梦想
    也许那就是我的信仰………

本文相关关键字: 吕宾 |  设计师 |  2.0时代 | 

更多网友评论    

已有评论(0条)

昵 称:

老板电器
莫顿家居
大金空调
设计趋势
诺贝尔磁砖健康岛拉卡萨国际家居日立变频中央空调海信中央空调大唐合盛瓷砖三菱重工海尔中央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