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室内设计联合会
知名高校

告别“崇洋媚外”的时代 让橱柜消费者思想转型

编辑:小明   来源:河南室内设计网     发布时间:2012-6-26 8:39:59      点击:11010  
室内设计师交流空间

      我们经历了一段“崇洋媚外”的时代,洋货盛行,国货孤单。西方舶来的橱柜行业更显此“特性”:一方面因为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产品品质、工厂管理、市场营销暂且赶不上国外;另一方面,“崇洋媚外”与其说是产品的市场反馈,不如可以说是一段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消费心理演变史。
      当这股洋风愈刮愈烈,渗透到家居、家具甚至中国城市建筑业,于是网上开始不断出现批判、警示之声。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声音,橱柜企业同样加紧调整了产品线,以期更适应中国市场变化。
      消费者心理学
      ——让“别人”的需求转化为自己的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从世界打开了中国对外的大门,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崇洋媚外”由起初人们的文化意识转化到了市场经济下的产品选择上,由此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国外文化的高度认可;二是对洋货的趋之若鹜;三是既不十分了解国外文化,也并非自己需要,但大多数人喜欢,如果我拥有了某种国外文化的载体——产品,我就能让大多数人艳羡。
      可见,除了第一种情况,中国人并不了解所谓“洋货”的文化背景和品质特征,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的。曾经笔者赔同女友逛商场,那时她对喜欢的国外的“正牌”服装都要进行一番讨价还价,笔者对她此举感到十分讶异,一来这种“高档货”居然能够砍价;二来既然喜欢为什么舍不得花那个钱呢?
      后经观察,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品不能满足她的迫切需求,二来她本人对需求也处于朦胧状态。但几年后,笔者这位女友在化妆品的选择上,对日本一款美白产品具有非常高的品牌忠诚度,她十分了解这款产品的研发、生产、功效、文化等各方面,用她的话形容就是这款产品也很了解她。
      服装业也许是最能表现中国人那段“崇洋媚外”时代特征的,从“布拉吉”到西装到如今市场上形形色色从国外时装届“山寨”过来的,除了旗袍和中山装,一味地跟洋风,家居建筑业也一样。
      消费者营销学
      ——如何成为自己的需求,“聆听内心的声音”
      批评所谓洋货,标榜国货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不管哪里研发生产的,未来必定是最能掌握人们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我们不得不承认“洋货”的一些优越性:运动、科技、便捷、时尚、自由,它可以让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体味到人性的自由与释放,它甚至能够让人从产品中感受到体贴。
      在过去,山寨横行,正品“曲高和寡”,企业靠促销、靠吆喝让消费者头脑一热掏了钱。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有自己内心深处喜欢的“形状”,在疾苦的年代这些得不到满足,在新时代有些不是自己的需求也被“奇形怪状”的广告迷惑了,即使遇到了喜欢的产品却又被过去追求速度的经济剥夺了品质的选择权力。
      在厨房,一个熟稔的主妇非常清楚需要什么样的烹饪环境;使用些什么电器既方便又符合家人的健康;每一个炊具应该怎么摆放......橱柜的设计者就应是熟练的厨房操作工程师,但“饮食车间”一定是因人而异的。
      业内人士提出,橱柜业须尽快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就是因为过去很多橱柜企业只是在将某一国外设计理念、国外生活文化进行宣导,既没有聆听中国消费者内心的声音,消费者也无从你的产品中找到“归属感”。
      认可国外的东西是无可厚非的,但随着人们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加深,自己的人生经验的丰富,我们就不再是“崇”也非“媚”,我的需求摆在那,我使用某款产品只有一个原因,我需要它!
      市场反馈和设计灵感:
      特级、一级城市消费者是国外厨房文化的拥趸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镇居民,橱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物”,基本搭几块板子、安个过得去的油烟机、耐用的台面等中档橱柜产品最能接受,其中有一个特征很突出,餐厅一定要与厨房最接近。
      如果把全开式、客厅室橱柜照搬进寻常家庭,笔者估计他们心理上不是很能接受,但如果考虑将厨房、餐厅、客厅之间有个很好的衔接,在视觉上和沟通上尽量“靠拢”,一定会是从中国二、三级城镇家庭利益切身考虑下的好的家装。

本文相关关键字: 橱柜 |  崇洋媚外 |  转型 | 

更多网友评论    

已有评论(0条)

昵 称:

老板电器
莫顿家居
大金空调
设计趋势
诺贝尔磁砖健康岛拉卡萨国际家居日立变频中央空调海信中央空调大唐合盛瓷砖三菱重工海尔中央空调